APP下载
机会在手,求职信息实时掌握
    Alternate Text
    APP下载
    Alternate Text
    微信公众号
    Alternate Text
    小程序
首页 > 事业单位招聘 > 招聘详情

威海精准施策解决企业用工需求

分享至

□ 本报记者 郑莉

本报通讯员 季伟

今年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企业“用工难”问题更加凸显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威海市积极拓宽外地招工合作“朋友圈”、建立员工余缺调剂机制、发挥市场化机制招工作用,目前已吸引2600多名城乡劳动者来威海市就业。

省外建基地

“50多名来自甘肃的工人已经全部到岗,弥补了企业多年来的人力短板。”6月24日,山东双力板簧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军对记者说,公司是一家商用汽车配套企业,今年生产销售异常火爆,就在他为人手苦恼时,威海市主动对接,邀请他加入“百人跨区域招工对接团队”,成功为企业引来了“生力军”。

今年3月底,威海市人社部门组建了由15个处级干部带队,全市人社系统业务骨干、重点用工企业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成的“百人跨区域招工对接团队”,分批次、分组别,“走出去”开展跨区域劳务对接活动。

威海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,他们锁定长江以北人力资源丰富的8个省份的21个城市作为此次跨区域招工对接的目标城市。从甘肃省人民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到21个目标城市市级人社部门、就业机构,再到重点劳务输出的县、镇、村,各对接组在“五级对接”模式指导下,全面掌握了招工地区的一手资料和需求愿望。

截至目前,通过跨区域人力资源合作对接活动,威海市在外省建立劳务合作基地21处,与劳动力富集地区人社部门签署《人力资源合作协议》47份;市、区(市)人社部门及随行的重点用工企业、人力服务机构,与当地职业(技工)院校签订《校地合作协议》25份;吸引了21个目标城市的2600多名城乡劳动者来威海市就业,初步形成了布局广、长效化、跨区域的人力资源引进机制。

员工可“共享”

“我们公司外地员工占比达40%,春节过后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,眼看养殖场的鸡到了出栏天数,如果不宰杀,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,当时可把我急坏了。”福喜(威海)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张万宇回忆说,2月中旬他找到人社部门,想紧急招聘部分本地待业员工。“没想到‘共享员工’解决了我们的问题。”

经过威海市人社部门牵头,福喜农牧与未开工的海天集团达成合作,从海天集团抽调员工培训后到福喜农牧加工一线工作。在此期间,员工们的工资、社保费用由福喜农牧承担,海天集团则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工作补助,人社部门协调工商部门,解决了工伤意外处理的后顾之忧。“分三批到岗132人,为我们公司减少损失近四百万元,也为海天集团减轻了安置人员的成本,增加了员工收入。”张万宇说。

福喜农牧与海天集团的有效合作,是威海市建立员工余缺调剂机制、破解用工难的成功实践。当地依托威海市就业服务平台,汇集整合全市企业阶段性富余员工和用工需求数据信息,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间员工余缺调剂资源库,挖掘企业富余劳动力潜力,在满足缺工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的同时,减少裁员,稳定就业,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,降低企业用工成本,实现企业、职工多方共赢。

引才有重奖

“围绕企业用工需求,我们在做好打造线上+线下招聘服务平台、启动校园招聘‘直通车’、加强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等常规动作的基础上,注重发挥市场化机制招工作用,建立了引进市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。”威海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科科长卢晶说。

该激励机制对为威海市企业一次性引进10人以上威海市以外户籍劳动力且实现稳定就业(首次与威海市企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,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年的劳动年龄段内人员,下同)的服务机构(含劳务派遣机构),每引进1人给予600元的一次性奖励,其中具有初级工、中级工、高级工、技师、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,每引进1人分别给予700元、1000元、2000元、3000元、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。

支持外地院校(含外地驻威高校,下同)与威海市企业开展校企合作,鼓励引进威海市紧缺专业毕业生。对为威海市企业一次性输送紧缺专业毕业生20人以上且实现稳定就业的外地院校,每输送1人给予600元的一次性奖励,其中具有初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,参照引进市外劳动力奖励标准执行。

责任编辑:赫洋

专题推荐

进入关怀模式